人人尽说江南好,只合游人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历来以水胜,而湿润的气候更在人们心目中描绘出了一幅浸润在烟雨朦胧之中的“烟水江南”景象。这只可意会却难以言传的韵味被历经千百年时光打磨的江南古镇所私藏,充满了描绘生活种种美好可能的天然“基因”。
古镇的文艺之火被点燃,大众的艺术生活得以丰富,于是显得自然而贴切。乌镇近些年来包容、多元的文化生态的形成,就是基于此。
今年10月,第六届乌镇戏剧节又将再度拉开帷幕。本报特将已经公布的特邀剧目览过,亦探听到更多今年的独家信息,以飨观众,任君摘取。器”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一切都太不可思议了……这将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好的戏剧节! 从1999年乌镇开发东栅,2003年建设西栅,到2013年举办首届乌镇戏剧节、2014年举办首届互联网大会,2016年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开幕。乌镇经历了观光小镇、度假小镇到文化小镇的几次转型。在这条特色小镇建设之路上,乌镇以文化立身,以江南小镇为特色,日趋与国际接轨,正在形成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和文化向心力。
而用了近二十年一笔一笔将这幅曼妙图卷铺陈纸上的那个人,正是乌镇保护的规划设计师及组织实施者——陈向宏。他有个伟大又可爱的梦想:“希望乌镇的孩子像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孩子一样,从小就有戏看,从小在这里就能接触到国际级的戏剧,将来也会有自己的戏剧社团。”
这个回归文化,继而延伸文化的心念恰遇黄磊不谋而合。两个人于乌镇桥头食肆内饮酒畅谈,灵光闪现冒出“乌镇戏剧节”的念头,故事遂成了现实。2013年,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等人携手发起了乌镇戏剧节。
从一开始,乌镇戏剧节就充分表现出文化共享的热情姿态,以及国际交流的开放气象。戏剧节总策划丁乃竺接受专访时说,对全球戏剧人来说,乌镇戏剧节将不是一个孤立的名字,而将与英国的爱丁堡戏剧节、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遥相呼应。
曾三次出席乌镇戏剧节的德国戏剧学者、《后戏剧剧场》作者汉斯-蒂斯·雷曼教授(Hans-ThiesLehmann)在接受采访时讲到,“乌镇戏剧节为中国和西方的戏剧人提供了相遇和讨论的机会,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来自中外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并进行比较,我想这就是意义吧。”美国现代剧场教父罗伯特·布鲁斯汀对乌镇戏剧节同样非常赞叹,“一切都太不可思议了。”他说,“将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潜力无限,这将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好的戏剧节!”
一场春雨过后,只要不是在水泥地上,都会有青草长出。
乌镇戏剧节的独特在于它将传统与当代的冲突感,东方与西方的对撞集中于这个封闭又开放的小镇里。在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青年竞演、古镇嘉年华、小镇对话四个单元,共同打造了一个戏剧的生态交流空间:国际、青年、乡野、民间、艺术、生活、欢愉、思辨,都汇聚在一地,浓缩,目不暇接。
六年走来,戏剧节主题在不断变化延伸,2018年第六届乌镇戏剧节以“容”为主题展开了故事的新篇章。今年有29部特邀剧目,共计109场演出,首次集齐了除南极洲以外的各洲精彩好剧,囊括了来自俄罗斯、法国、波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墨西哥、意大利、德国、巴西、阿根廷、印度、罗马尼亚、荷兰以及主办方中国等17个国家及地区最具地方特色最顶尖的优秀作品。创作内容包罗万象:主题涉及历史、时间纵横、环境问题、身份认同、爱情、基因繁殖、个体成长、人工智能;艺术形态丰富多样:舞台呈现富含当代艺术、实验戏剧、浸没空间、表现主义传统、象征概念、多媒体影像、哑剧、舞蹈动态、音乐剧场……容者,盛也。犹如大地,承载万物生长。
2018年乌镇戏剧节特邀四大历史悠久、极具美学表现力的顶级历史名团登陆中国。届时,中国观众将会在江南水乡领略到由俄罗斯莫斯科艺术剧院、德国塔利亚剧院、日本SCOT剧团、波兰华沙新剧院带来的《19.14》、《黑暗中的舞者》、《北国之春》、《说话的手》等剧目风采。在乌镇戏剧节和全世界戏剧人一起,仰望世界文化的壮阔星云!
《19.14》剧照
对优秀经典文化的致敬和解读是本届乌镇戏剧节的另一大艺术命题。老舍的《茶馆》、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杰作《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法国当代文学名著《小王子》、《风沙星辰》等,都是世界文化长河中璀璨闪耀的明珠。在当下戏剧文化发展国际化趋势的推动下,乌镇戏剧节立足于当今时代背景,重唤经典。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剧照
上世纪50年代刮起的的实验剧场飓风就像一针强烈的兴奋剂,为戏剧舞台注入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本届乌镇戏剧节“实验的实验”系列剧目邀请到多位世界活化石级的实验剧场启蒙者、传承者加入演出。“戏剧变形记”系列剧目将融入歌舞马戏、前卫音乐等艺术手段着力打造另类魔幻奇观。而来自巴西、南非、澳大利亚、中国等多名导演则在“生活在别处”系列剧目中展现各自对当下社会现实的观照与反思。
《天马行空》剧照
“一场春雨过后,只要不是在水泥地上,都会有青草长出。” 集合了国内最新鲜戏剧血液及最顶尖戏剧新生力量的“青年竞演”单元,至今已成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广大青年戏剧爱好者的舞台。第六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共计1010人注册,最终收到400余份报名资料,地域遍及32个省级行政单位。而青年艺术家的参与只是梦的开始,对他们来说,孵化成长才是更有归属感与吸引力的部分。几年来,陈明昊、丁一滕、庄一等青年导演从青赛走出,后又携作品登上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 李博和洪千涵也参与到今年利贺戏剧节的亚洲导演竞赛当中。
更为惊喜的是,本届乌镇戏剧节还为6年来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观众和青年戏剧人奉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初恋》与《初吻》。这两部集结了《曾经未曾》、《嘀嗒》、《嘎玛》、《跳墙》、《花吃了那女孩》、《静止》等六部历年高人气获奖优秀剧目的作品,是一份成绩单,是一封归家书,是一颗理想主义的种子开出了奇妙的花。
心的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
除却受邀剧目的来头之大,乌镇戏剧节另外一个吸引人的元素,即在戏剧节期间于街头巷尾连绵不绝演出的“古镇嘉年华”表演。这是没有门槛,无需购票,只要你身在其中就可以随时感受到的艺术和趣闻。
“古镇嘉年华”单元为大众创造了各种接触艺术的可能,原来艺术也可以偶遇。石桥、巷陌、木屋、船头……每一方天地都可能是艺术表演者的舞台,让你分不清究竟是表演或是真实。每一次回眸都可能是心灵与艺术的碰撞,在你的生命里留下动人诗意。每一年的“古镇嘉年华”都是孩子们的最爱,那时候的乌镇街头最常见到场景就是孩子和家长,无论老幼阖家观看表演,孩子们的专注和欢笑,一帧帧定格下来,成为他们小小心灵里一次重要的艺术教育的启蒙。
除此之外,“小镇对话”单元则在乌镇戏剧节中创造了丰富的交流机会,艺术大师、青年戏剧人、普通观众……所有热爱戏剧艺术的人都在此同处一个戏剧交流空间之中。正如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中心主席彭涛教授倡导的:逾越多元文化背景,共同构成戏剧评论辽阔无疆的审美画卷。
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小镇的灵魂,那么毫无疑问乌镇戏剧节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但乌镇多元包容的文化姿态却并不止于此。以陈丹青力推的乌镇大师木心命名的木心美术馆历时三年建成,不仅完整展示木心先生的绘画与文学作品,还多次举办立足于国际视野的特别展览。《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于2016年在乌镇开幕,这也成为文化型小镇在当代艺术领域探索和尝试的起点,用视觉力量触摸当代思维最直接的触角。
盛大的节日一期一会,可用文化浇灌出的精彩却渗透到了乌镇的每一天。泡泡秀、手影舞、露天老电影、趣配音、昆曲表演、花鼓戏、皮影戏……这些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在乌镇景区里的街头巷尾总能不期而遇。
“心的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这是乌镇的一句明亮的主题词,“心”由故事和相遇浇灌,故事久了,有了时间的累积,就成了记忆,成了情。艺术是多情的,我们因此需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