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们聚集在一起见证最奇怪的动物【人类】。一个人被关在笼子里,绑在一台VR设备里。还有两个人是导游,带领观众参观展览。表演从对人体的解读开始,然后导游开始介绍称之为“人”的一个又一个方面:有运动中的人类,有模仿其他人类的人类,还有交流中的人类。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类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边界被打破了。
《动物园》宣传照↑
让我们跟随“导游”进入一个空间,这里不发生故事。观众朋友,我们只述说执行关于“人”的一切,你们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草坪,监视器,桌子,围栏以及各种各样的人...
第六届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动物园》将在乌镇大剧院序厅为观众创造一个具有多重质感的空间,并在曼努埃拉·因凡特原作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一出谈论“人”的戏剧。“与其说是改编,不如说是回到原作本身,(将发生的一切)变成了整个人类的事。”
《动物园》宣传照
导演在剧场中没有设置传统的观众席座椅,而是利用浸没式开放空间将观众引入到一种参与型的演出当中。当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方位,角色与观众的区分似乎也不那么明显了。“这里没有过去的行为和表演,一切都是正在发生时。”
对于初次接触这种开放形式戏剧的观众朋友,导演给了这样的建议。进入《动物园》的世界,“拍照片,享受空间本身,观看影像的时候,随心所欲的移动吧!”
《动物园》宣传海报
咔嚓,照片正在上传,请勿退出。
除了空间上的改变,导演还提出了这样的“请求”,在剧场里拍照吧,拿出你的手机,打开社交软件,拍摄动物!记录下来!就像你在动物园里参观一样。
参观是一种进程!我们应当尽快丢弃对于线性与共情的执念,而专心于做个“游客”。不管面前出现的是某个男子突然舞起的狂言,或者意料之外的...
《动物园》宣传照
在《动物园》中出现了很多的元素,依托于VR技术的影像,游戏,舞蹈,“意义不明”的文本,狂言,共同勾勒着一幅不同于传统剧场的景象。借助元素的“拼贴”与观众观察者身份的转化,导演将一部分世界观的构建权交给了观众。
「人にエサを与えられます。エサをあげてみませんか」
随着演出不断进行,出现了这样一幕,有色的果冻状物品开始分发。那个戴着VR设备的男子开始像动物一样吃观众手上的食物。如果你也有这样一个机会去给舞台中的“珍奇动物”喂食,你会带着怎样的好奇心去介入呢?
《动物园》导演
篠田千明是戏剧导演,作家和活动组织者。1982年出生在东京。篠田千明的职业生涯始于2004年由塔玛艺术大学同一系的学生创立的“快快”。她在这个团体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导演,写剧本,组织活动。该公司收到了来自日本和海外节日和剧院的邀请。2012年以来,她一直以独立艺术家的身份常驻曼谷。
· 对话篠田千明 ·
Q1/在剧中,你让人类成为了动物园中被参观的那部分,那在现实生活中,你如何看待动物被关在动物园里被人类参观?
Q2/在作品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反映一个探索本质的主题,用意是什么?
比起技术本身,在作品里,其实使用能够配置信息的空间更多。随着空间的增多,戏剧(Drama)诞生了。观众在多层次的戏剧中,自己去关注,自己选择观看。
Q3/在剧中人造草地、虚拟丛林这样的自然环境出现在人类周围,在你看来,剧中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现实中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哪些不同?
这次,为了将原作中涉及的西洋-非西洋的“构图”置换为人类-非人类,在环境空间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纹理。事实上,把VR空间,现实空间及虚构产生的空间相互交织在一起,便构成了戏剧和现实,而这也是剧中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动物园》宣传照
Q4/您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吗?
我希望他们可以取代我们的工作,这样我们就可以过得很轻松了。但是他们可能需要和我们沟通,所以,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篠田千明导演今年也受邀参与到本届乌镇戏剧节的小镇对话单元,如果你还想要了解她的更多信息,记得关注乌镇戏剧节官方公众号的近期推送,乌小戏将会为大家一一介绍今年“小镇对话”的精彩内容。
各位,乌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