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浙江故事:乌镇掌门人陈向宏改革先行,干了很超前的事。

    12月20日晚,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联合摄制的三集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弄潮——改革开放40年的浙江故事》第三集 长风破浪会有时,在浙江卫视播出。

    专题片发掘40年来大量珍贵历史影像,通过纪实性的深入采访,通过电视化的手段,把镜头对准时代大潮、经济浪潮中一张张生动的浙江面孔,在历史进程中讲故事,在时空坐标里见精神,展示改革开放40年的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启示。

  


勇立潮头:从未停止前行

       从一个种桑养蚕的江南水乡,变成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镇磨了15年剑。


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陈向宏:2003年做乌镇西栅的时候,我当时就提出来了,要把所有的乌镇西栅社区里面,所有的无线网络要全覆盖。

     节目点赞乌镇掌门人陈向宏,改革先行干了很超前的事。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陈向宏就把网线埋到了乌镇的青石板下;在酒店上网还在按小时收费时,乌镇的互联网就对所有游客免费。陈向宏干了一件很超前的事,这件事影响深远。

  

  

    今天的乌镇,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江南古镇景色依旧。不同的是,桥下埋着网线,水里装着智能监测仪器,500多家互联网企业落户互联网特色小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办。“中国乌镇”真正变成了国家承认的世界名片。一个国际化的国家级会议把乌镇作为永久举办地。

  

   千年古镇注入互联网基因,从此在乌镇又多了两个新目标——互联网和会展。古老的壳子里,装着一颗年轻的心。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传统,然而现代的基因却贯穿古镇建设的始终。

    

       从种蚕养桑的江南水乡蜕变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从观光旅游小镇,到度假小镇、文化小镇的转型升级,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作为改革先行者,演绎了弄潮儿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要从20年前说起。说起乌镇,绕不开一个人——陈向宏。乌镇在他的手里完成了从最初的观光旅游小镇,到度假小镇 、文化小镇的转型升级。

陈向宏出生在乌镇,

爷爷、奶奶、爸爸都是乌镇人。

多年以来,

陈向宏对古镇始终怀着一份执著的热爱。



1999年,一场大火烧掉了西栅沿河的13间房子,

乌镇,也在那个时候“浴火重生”。

时任桐乡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乌镇人陈向宏担任了政府安置工作小组的组长,

回到乌镇进行善后工作,

事后,他留了下来,着手家乡的保护开发。




       在做东栅的时候,陈向宏就拟定了“东栅观光、西栅度假”的开发思路。如果说东栅是有资源的差异性,那么,西栅就是有产品的差异性。东栅是白天游,西栅是晚上游、是度假游、是住下来的旅游。当时很少景区有这个理念,西栅刚推出时有着众多不理解和质疑的声音。

       他凭借自己深耕旅游行业多年的经验判断,“乌镇的西栅建设要发展夜间游,和东栅白天观光旅游的性质不同,西栅要能够让游客愿意晚上过来玩并且住的下”。

   为了和“夜间游”相配套,陈向宏逐步的推动着西栅景区的完善。将空出来的房子都改造了成了适合居住的民宿,房间内配有宽带网络、空调暖气、卫星电视等现代化设施。整个景区内,液化气站、直饮水、无线网络等各项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




   十几年来,陈向宏在保护开发乌镇景区的过程中遭遇过困难,承受过非议,但始终没有停下脚步,最终一个默默无闻濒临消亡的江南小镇重新焕发生机。

化茧成蝶:梦起飞的地方


       距离第一届乌镇戏剧节成功举办已经过去六年了。



从度假小镇向文化小镇的升级,陈向宏早有布局。除了超一流的基础设施,陈向宏还率先想到了给古镇赋魂,因为“小桥流水人家”是很多古镇共性的特色,这样的乌镇太好复制了。而文化,是放大景区IP的最好手段。




       无论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利用,还是乌镇戏剧节、国际当代艺术展,乌镇的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一连串的。2016年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以“乌托邦·异托邦”的名义拉开了另一场艺术盛宴,2019年3月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再次呈现,届时将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5位艺术家的作品汇聚乌镇。



       乌镇还有木心美术馆,从外观的现代化,到内在展示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心美术馆无疑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来乌镇的理由。



       乌镇的大街小巷还藏着许许多多的令人感动的文化种子,正在梦想的沃土里慢慢发芽,成长!


       乌镇更是个包容开放的小镇,梦想起飞的地方。

版权所有 © 2024 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      正午互动:设计制作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25号      浙ICP备0904774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