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莫斯科艺术剧院
导演 / 编剧 亚历山大·莫洛奇尼科夫
演出日期:
2018年10月23日 19:30
2018年10月24日 14:30/19:30
演出场地:乌镇大剧院
演出时长:100分钟(无中场休息)
俄语演出,中英文字幕
媒体评论
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我们这一代人除了知道这场战争是从斐迪南大公被杀开始的以外,对它还了解多少?年轻的演员兼导演亚历山大·莫洛奇尼科夫提出了这些问题,他用卡巴莱风格的歌舞表演,通过法国人和德国人的视角讲述着堑壕战的历史。因此,这部戏顿时变得像学生作品那样激进,像布莱希特作品那样睿智。
—— 埃琳娜·斯莫罗迪诺娃,《莫斯科晚报》
这一个多小时包含音乐、歌曲、笨拙动作和小品的拼贴表演组成了一幅繁杂而混乱的图画。令人毛骨悚然的不仅来自于战壕虱子的故事,也来自于战争期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显得如此顺理成章的现实中…… 这个作品首先胜在它对外宣称的卡巴莱歌舞表演很惊艳。应该说在上个世纪初,莫斯科艺术剧院和卡巴莱歌舞表演有些渊源:当时剧院的一位导演尼基塔·巴利耶夫,和一些剧院成员一起开设了闻名莫斯科的卡巴莱歌舞表演场所“蝙蝠”。看来,一百年后,卡巴莱歌该回归莫斯科艺术剧院了。
—— 玛丽娜·莱金娜, 《MK》
这怪异的、恶魔般的小丑和旁述者的形象,杂耍着法国、德国和俄罗斯国旗,做着阴险的鬼脸,暗示着当今的战争,用愚蠢的问题刺激剧场里的观众:俄罗斯人是否想打仗?——这一切串联着整部戏。阿滕·沃洛布耶夫,以一种绝望的无畏表演着,从用机智的政治恶作剧来炫技,到有哲思的搞笑和粗俗的插科打诨,创造了一个既愤世嫉俗又心烦意乱的21世纪人的形象,他知之甚多,又一无所知。粗俗的插科打诨,又时而悲伤且歇斯底里,这是正逝去的世界在废墟上能给他留下的一切。
—— 阿里奥纳·卡拉斯,《俄罗斯公报》
演出以一种低调新戏里的单口表演开始,谈及对辱骂和抽烟禁令的重启问题。扮演恐怖分子的木偶等待着斐迪南大公,而一连串的阴差阳错,让本要给自己买香肠的可笑的小矮子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 奥尔加·耶戈希纳,《新消息报》
剧情介绍
为什么每年我们都能看到很多关于二战的新作品,却几乎没有关于一战的?除了知道那次战争是从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开始的,是第一次使用毒气武器的战争以外,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如果没有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我们知道什么是大堑壕战么?也许这些问题引起了我对20世纪如此重大的一段历史的关注——同样重要但已被过分遗忘的历史。
在阅读敌对双方百姓的战前日记和信件时,我注意到了另外一件事。双方都因卷入战争而兴高采烈,人们完全被争斗的欲望所控制。对他们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冒险,不会持续太久,是展示他们英雄主义的绝佳机会,同时也是一个与自己的复杂情结抗争、宣泄对彼此怨气的机会。今天,回顾一百年前的事件,想象一下那些来自欧洲主要城市的年轻人带着那些幻想离家参战,很快就发现自己被困在满是尘土、死亡和疯狂的战壕里整整四年后,是多么可怕。我们不知何故一直忘记战争比什么都更糟糕,且总在反复地把它浪漫化,一再重蹈覆辙。
我们的作品是根据几个法国和德国士兵的故事创作的。他们从带着乌托邦式的幻想和狂热的爱国主义,通过相互仇恨和不可避免的相互消灭,到完全的毁灭,直至彻底的道德沦丧和自我毁灭。
我们不想创造一个说教式的历史全景,或一个关于人类残酷的讲座。我们的故事将以卡巴莱歌舞表演加一个主持的形式呈现。他唯一的目标就是用歌曲和欢快的故事来娱乐观众。至少在形式上是这样的……
演职员表
导演:亚历山大·莫洛奇尼科夫
舞美设计:尼古拉·西蒙诺夫
服装设计:玛丽亚·丹尼洛娃
灯光设计:伊戈尔·卡普斯丁
台词编写:亚历山大·阿尔希波夫、弗塞沃洛德·本尼森
唱词编写:德米特里•贝科夫
编曲兼音乐总监:罗曼·贝尔琴科
伴奏:莫斯科现代音乐乐队
编舞:伊琳娜·卡舒巴
副设计师:埃琳娜·齐科娃
伴奏者:塔蒂亚娜·帕夫洛娃
舞台监督:奥尔加·罗丝拉科娃、奥尔加·利普斯卡雅
基于奥尔加·塔拉里纳的创意
执行制作人:奥尔加·亨金娜
艺术指导:叶夫根尼·皮萨雷夫
演员:阿特姆·沃洛布耶夫 饰 主持人
帕维尔·沃罗日佐夫 饰 汉斯
尤里·克雷夫斯 饰 冈特
斯维塔兰娜·伊万诺娃-谢尔盖耶娃 饰 德西蕾
罗斯季斯拉夫·拉夫连季耶 饰 多米尼克
米哈伊尔·拉赫林 饰 雅克
阿腾·比斯特罗夫 饰 让
苏菲亚·莱兹曼 饰 琼
玛丽亚·卡尔波瓦 饰 琼
鲁斯兰·布拉托夫 饰 科瓦尔斯基
叶夫根尼·斯谛依 饰 父亲
阿腾·索科洛夫 饰 皮埃尔
导演介绍
亚历山大·莫洛奇尼科夫于2012年从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导演学院(莱昂尼德·海费茨班)毕业,之后受邀加入了莫斯科艺术剧院。他的初次亮相是在《卡列尼娜》中饰演渥伦斯基。他的其他表演作品包括乌尔里希·普伦兹多夫的《少年维特的新烦恼》中的埃德加(2012年瓦西里·巴哈托夫执导),《匹克威克外传》里的奥古斯特·斯诺德格拉斯(叶夫根尼·皮萨雷夫执导),欧仁·拉比什的《意大利来的草帽》里的法迪纳(由托马斯·布维执导)。他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创作并导演了三部作品:《19.14》(2014年)、《反抗者》(2015年)和《19.17.光明之路》(2017年)。
莫洛奇尼科夫先生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之外的表演包括:圣彼得堡阿基莫夫喜剧院的《郊区约会》(改编自亚历山大·万皮罗夫的《长子》)里饰演瓦舍卡;在亚历山大·奥斯特罗夫斯基执导的圣彼得堡那利特诺姆剧院的《破产》里饰演泰斯卡;在尤里·克拉夫迪耶夫执导的,莫斯科戏剧构作和导演中心的《一把慢剑》中饰演尤拉;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音乐剧院的《仲夏夜之梦》中饰演浦克;在米哈伊·乌加罗夫执导的,莫斯科梅耶荷德中心的哈伊尔·莱蒙托夫诗剧《假面舞会》中饰演德米特里和兹韦兹季奇。他分别于2014年因在《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中担任主演和2015年因创作和执导《19.14》两次获得塔巴科夫奖。他在《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的表演为他赢得了俄罗斯国家喜剧奖的特别奖。
剧团介绍
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成立得益于演员兼导演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编剧兼表演教师弗拉基米尔·聂米罗维奇-丹钦科的共同努力。建立剧院的想法于1897年6月22日诞生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市集餐厅的私人包间里。两位创始人共进晚餐,持续了18个小时。他们在餐厅待到深夜,然后决定到斯塔尼斯拉夫斯基在郊区的乡间别墅,在那里一直开会讨论到第二天黎明。在这次会议中,他们讨论确定了潜在的剧院成员;商定了未来的剧目;选择了管理剧团的模式;最重要的是,确定了这新剧院的职业规范。
会议结束的16个月后,这家新剧院开始了它的开幕演出季,受到了戏剧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契诃夫的《海鸥》是新剧院第一季的作品,也成为剧院的招牌剧目。契诃夫之后为莫斯科艺术剧创作的包括《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作品都在剧院首演。
莫斯科艺术剧院被公认为是现代导演的诞生地,是20世纪最著名剧作家(契诃夫、高尔基、布尔加科夫等)的家,也是斯塔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摇篮。这是第一个基于确定的艺术目标而引入演出季制度的剧院;也是第一个对编剧、导演和驻团演员团一视同仁的剧院。
莫斯科艺术剧院历史上下一个重要篇章是,剧院于1922至1924年史无前例地举行了长达两年的欧洲和美国之行,该次巡演使剧院成为世界的瑰宝。正是因为这次巡演,使在西方被称为“方法”的斯塔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成为了演员训练的金科玉律。
在2018年庆祝剧院120周年之际,契诃夫莫斯科艺术剧院仍然站在艺术追求的前沿。我们拥有由120名演员组成的剧团,共有将近60部作品轮流演出,每天晚上在三个剧场里轮流上演。剧院与其培训项目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包括俄罗斯领先的戏剧学校,世界著名的莫斯科艺术剧院学校,以及保存并开发剧院独特且最具价值的戏剧藏品的莫斯科艺术剧院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