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浙江文化产业
金秋十月,乌镇的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芬芳,与戏剧节的热潮交织成一幅迷人的画面。仿佛时光倒流,木心少年时在乌镇戏台边看戏的场景重现眼前:“日光射在戏台边,亮相起霸之际……唱到紧要关头,乌云乍起,阵雨欲来……众人就是不散,都要看到底……”如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于此,只为追寻戏剧的魅力。这一幕,恰似木心笔下的那一出戏。
10月17日晚,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正式启幕,并将持续至10月27日。在江南烟雨中,古老的水乡与戏剧盛宴再度重逢,历史的脉络与现代的艺术碰撞,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在乌镇的街头巷尾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戏剧故事,为这座古老的江南小镇增添了新的色彩。
乌镇戏剧节自发起之初,只是一个小镇的文化节庆活动。然而,当它迈入第二个十年,已经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在更大层面上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票难求”几乎成为每届戏剧节的关键词。
历经11年,乌镇戏剧节为何深受年轻人青睐?透过乌镇戏剧节这扇窗,我们又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戏剧盛宴,探寻其中的奥秘。
第一扇,推开国际视野之窗
这扇窗的开启,乌镇戏剧节发起人及常任总监赖声川的初心。他希望乌镇戏剧节能为中国打开一扇窗,让世界看到中国,也让中国看到世界。如今,十一年过去了,这个心愿似乎早已达成,而它的成长速度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每年的乌镇戏剧节都立足于国际视角,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顶尖剧作的桥梁。
今年,乌镇戏剧节以“如磐”为主题,象征着“精神如炬、信念如磐”,这是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主席陈向宏的创意。他认为,这是乌镇戏剧节未来的使命。“新时代的乌镇先于中国其他古镇赢得了响亮的IP,乌镇戏剧节是中国文化复兴和发展的一个现象,现象化的乌镇戏剧节应该为所有中国的古城古镇提供一个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的世界性样本。”
本届戏剧节的24部特邀剧目中,有13部来自海外,11部来自国内,其中5部为世界首演。这不仅是一个展示国外引进剧目的平台,也是中国国内剧目走向世界的机会。在这里,大师与新锐对话,中外戏剧碰撞,东西方文化交融,共同绘制出一幅国际化的文化画卷。
比如,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瓦里科夫斯基带来的开幕大戏《我们走吧》;当代法语戏剧最重要的导演兼剧作家之一瓦日迪·穆瓦德与柯林国家剧院联袂带来《海边》;以及意大利极具影响力的戏剧家汤姆斯·理查兹带来的《依娜娜计划》等,都是本届戏剧节的亮点,展现了戏剧艺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乌镇戏剧节也是戏剧行业沟通交流的平台。11场小镇对话从特邀剧目延伸开来,讨论中国乃至世界戏剧的趋势,并拓展到学生剧团的经营以及跨界美学等领域,探索戏剧的更多可能。9场工作坊由艺术家亲自授课,从表演方法及戏剧创作,到肢体训练及艺术理念,为戏剧工作者与爱好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方面的辅助。
乌镇戏剧节为这个小镇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将戏剧和普通人的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了国际化的视野,也看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与魅力。
第二扇,敞开青年未来之窗
乌镇戏剧节,不仅是欣赏大师之作的殿堂,更是培育未来大师的摇篮。在这片土地上,戏剧之火从未熄灭,而青年,正是这火焰中最耀眼的光芒。
每年的青年竞演,都是乌镇戏剧节在特邀剧目之外,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板块。它像一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乌镇蚌湾剧场的舞台上。
蚌湾剧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却孕育着无数戏剧梦想。每年,这里都会聚集一群充满激情和创意的年轻人,他们自称为“蚌湾青年”。在这里,他们用青春和汗水,编织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如同蚌壳中的珍珠,慢慢孕育,最终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乌镇戏剧节期间的蚌湾剧场,是乌镇人流密度最高的地方,剧场门口永远蜿蜒的队伍,人头攒动。即使抢不到票的观众,也会在剧场外盘腿而坐,通过大屏幕关注着赛况。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虔诚和期待。
青年竞演,不仅为乌镇戏剧节注入了新鲜血液,更诞生了无数优秀的原创戏剧作品和新生代戏剧导演。这些作品,大多聚焦于社会热点话题,如养老、育儿、婚姻等,展现了现代年轻人对社会多元的关注和思考。今年的青年竞演围绕“枕头、阳光、大恐龙”三个元素进行命题创作。18部青年竞演作品,86位青年戏剧人从560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将共同角逐本届乌镇戏剧节“小镇奖”。
据了解,在过去十余年里,乌镇戏剧节的青年竞演单元吸引了逾万名青年戏剧人报名,共有700多位青年戏剧人带着179部原创戏剧作品登上乌镇蚌湾剧场的舞台。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中国戏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青年力量,展现了中国戏剧孜孜不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一批批曾经年轻稚嫩的青年戏剧人,从这里出发,逐渐成长为中国戏剧的中坚力量,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篇章。
第三扇,撑开文化融合之窗
在乌镇,小镇是戏剧化的舞台,每个身处其中的人皆为戏中人。
漫步于西栅的街头巷尾,便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氛围,有人群簇拥的狂欢,有跨界融合的奇幻。在河边、桥畔,演出随处可见,席地搭台,承天为幕,移步换景,既有新奇独特的国外剧目,也有中国的木偶、傩戏等平时难得一见的表演形式。巡游、即兴表演、肢体剧、舞蹈、音乐、戏曲、魔术、默剧、前卫戏剧、多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包罗万象的表演艺术形式尽收眼底,传统与现代的精神对望于小桥流水间交织升腾,街角巷陌、桥头船边皆是舞台,两千余场古镇嘉年华演出填满了剧场之外的每个角落,彰显着乌镇戏剧节独特的人文魅力。
从第一届走向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第三届开始的子夜朗读,第八届开始的戏剧集市,第十届新增的沉浸式“戏剧空间”。以及今年全新推出的“戏梦粮仓”单元,6位天马行空的青年实力导演,在5个风格迥异的空间,呈现各种形式的戏剧衍生活动,吸引戏剧从业者与戏剧爱好者走入其中。
如今,乌镇戏剧节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戏剧活动,它是每个人的“游乐场”。无论你是否走进剧场,你都能在乌镇找到属于自己的戏剧节玩法。当戏剧打破围墙、走出剧场,来到人们身边,真与幻、虚与实、戏里与戏外融为一体,普通游客也被热烈的气氛包围着。
一期一会,虚实之间,造梦为镜,乌镇戏剧节为秋日乌镇造了一场绵长、浪漫的戏剧之梦。当戏剧节的帷幕缓缓落下,它触发的文化的火花却在每个观众心中继续燃烧,这就是戏剧给我们生活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