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到「空间」,乌镇戏剧鉴赏指南

“剧场的绝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如赖声川导演所言——戏剧,是一种超越了文本台词的简单堆砌,使情感与思想在特定时空下即时交响的艺术。



在这场交响中,剧本、演员、剧场与观众四大核心元素紧密交织,共同搭建起一台戏剧的独特魅力。剧本为骨,构建故事的框架;演员为魂,赋予角色生命;剧场为境,营造沉浸式的氛围;观众为心,赋予戏剧以意义和价值。


当以上四种元素完美融合,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独特的“在场”体验,让人回味无穷。


剧本,一剧之本


剧本,独步于史诗的恢弘、小说的细腻与抒情诗的隽永之间,拥有独一无二的魅力。剧本将一段段完整而深刻的历史剪影或现实写照,通过剧中人物的细腻动作与真挚言语,直接铺展在观众的心田,让故事不仅仅被讲述,而是被生动地演绎。


在戏剧的帷幕正式拉开前,有一类剧本是观众能够提前接触到的,这便是——经典剧本与创作新排作品。



那些跨越时代长河、历久弥新的经典剧本,或许源自文学巨匠的笔下,通过无数次的复排与演绎,让后世得以一窥其风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哲理思考与时代精神。


在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的特邀剧目中,克日什托夫·瓦里科夫斯基导演的《我们走吧》改编自汉诺赫·列文的《旅人》原著,引领观众追问生存本质;青年导演肖竞带来的《奔月》则深刻挖掘鲁敏的同名长篇小说,以戏剧之名再续文学之魂;而戏剧创作者胡璇艺与何齐《夏日声响:海鸥》作为契诃夫《海鸥》的创意演绎,于夏日中回响着对生命的永恒追问;李鲁卡导演以《可以称之为人的动物》之名,改编尤金·奥尼尔的作品《毛猿》,深刻探讨人性与身份的边界;还有塞巴斯蒂安·凯撒导演的《维特:改编自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一部小说》,以戏剧的形式剖析新时代爱情。



而创作新排的作品,往往在尊重传统与经典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解读或改编,融合导演编剧对当下社会、人性、情感等议题的深刻洞察与独特表达。这些作品敢于突破界限,融合多种舞台技术,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剧体验。


孟京辉导演的《等待戈多》,将塞缪尔·贝克特的经典作品中的荒诞与先锋相结合,洞见戏剧之荒诞与生活之真实;苏珊娜·施梅尔歇尔将布莱希特式譬喻剧《彼得曼和纵火犯》重排,通过极具张力的表演,反思人性伦理重大命题。



除此之外,剧本的原创性也直接关系到作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千篇一律的套路和模式化的故事早已被人厌倦。戏剧中,新颖的观点、独特的叙事和深刻的思考正变得稀缺。


在乌镇戏剧节的青年竞演单元,剧本原创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这里的剧本,不受既有框架的束缚,没有固定的叙事模式。青年竞演汇聚了一群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青年戏剧人,他们像是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活力。他们勇于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舞台技术和表现手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观剧体验。



剧本,作为戏剧的起点与核心,在字里行间精心雕琢,赋予角色以生命,以情节为经纬,构建出一个个或悲或喜、光怪陆离的故事,引领着我们在戏剧的世界里遨游。


演员,戏剧之魂


爱德温·威尔逊在《戏剧经验》中曾这样写到:“演员是戏剧的心脏和灵魂。演员以现场表演的方式,直接把戏剧活动跟观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当男女演员登场献艺的时候,剧本上的对话,剧作家所创造的性格,以及布景和服装才获得了生命。”


演员,作为戏剧生命力的直接诠释者,他们的名字往往与角色形象紧密相连,成为观众心中最直观的期待与想象。



对话剧演员而言,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创造,他们的表演承载着复杂多变的人物个性与其深邃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话剧演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深入人心的幽微之处,洞察人性的复杂多面。



而舞剧与肢体剧演员,以身体为笔,空间为纸,在舞动间,无声讲述深刻故事。他们通过肌肉的张弛、关节的扭转、姿态的变换,将内心的情感波动化为视觉上的震撼。每一个转身、每一次跳跃、每一道凝视,都是对角色性格的精准捕捉,对剧情发展的巧妙推进。



古镇嘉年华单元,意欲将戏剧艺术融入古镇肌理,演员们将身着各式各样的传统与现代服饰,穿梭于古桥流水、巷弄瓦栏之间,以其独特的互动式表演形式创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体验。


他们或许在屋檐下低吟浅唱,讲述着历史的繁华与沧桑;或许在巷弄间即兴舞蹈,用肢体的语言诠释内心的深刻情感;又或许在老街市集中杂耍互动,用幽默诙谐的方式传递热爱。



这种面对面的互动式表演,赋予了古镇嘉年华独一无二的魅力。在这里,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界限被模糊,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直接而深刻,共同书写着属于古镇、属于艺术、属于每一个人的美好记忆。


剧场,戏梦之帷


戏剧的魅力,深植于“在场”。戏剧演绎过程中,演员每一次的情感流露、光影音效每一次的微妙变化,都能即时触动观众的心弦,每一场演出都如同一次鲜活的生命体验,充满了不可预知与惊喜。


剧场的独特氛围也为戏剧现场增添了无尽的魅力。无论是古典的剧院还是现代的剧场空间,它们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营造出一种令人沉浸的氛围。这种氛围,让观众在踏入剧场的那一刻起,便仿佛穿越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与戏剧中的人物、情节、情感紧密相连。



“烟雨江南,亭亭并蒂莲。”——乌镇大剧院,由著名设计师姚仁喜设计,这座在2013年乌镇戏剧节上一经亮相,便赢得了“中国最美丽的剧院”美誉的“梦剧场”,早已是无数人心中的艺术圣地。


乌镇大剧院由大剧院与多功能厅两大核心部分组成,两个椭圆形的剧场空间优雅地交织在一起,这一巧妙布局不仅满足了不同规模、不同风格戏剧演出的需求。



沈家戏园与国乐剧院,都位于西栅大街附近,这两处戏台,历经岁月洗礼,在精心修复后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乌镇戏剧节期间备受瞩目的重要剧场。它们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的中国古建筑风格成为了乌镇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



在国乐剧院前,是古香古色的评书场,是每年乌镇戏剧节期间小镇对话单元的场地。


小镇对话,是一个汇聚了国内外戏剧大师、艺术家及评论家的思想碰撞场。你可以在这里,与戏剧大师面对面,近距离感受那些平时难以触及的大师们,对戏剧与生活的见解。



蚌湾剧场,位于西市河南岸,作为青年戏剧人的港湾,蚌湾剧场见证了无数次动人的表演,十届以来,孕育了超600位优秀的青年戏剧人,上演过161部原创戏剧佳作。


本届乌镇戏剧节中,青年戏剧人将以“枕头、阳光、大恐龙”为关键词进行创作,蚌湾剧场将继续承载年轻的梦想与激情,助力更多青年戏剧人走向更大更远的舞台。



除此之外,水乡乌镇之中,日月广场以其开阔的空间成为户外演出的理想舞台;会展3号厅与会展5号厅则以现代化的设施,承载起多元戏剧的无限可能;秀水廊剧园依水而建,将自然美景与戏剧艺术完美融合;环湖剧场在京杭大运河畔,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剧体验;网剧场以顶尖配置成为乌镇戏剧节最具科技感的戏剧场所......这些各具特色的剧场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乌镇戏剧节这场绚烂多彩、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庆典。


观众,戏剧之眸


传统上,观演关系间往往被形容为有“第四堵墙”的存在,这堵无形的墙将演员与观众分隔开来,它让舞台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观众以旁观者的身份静静地观赏,而演员沉浸在角色之中,不受外界干扰地演绎着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这种封闭/隔离型的观演关系,虽有利于演员专注于表演,却也限制了观众更深层次的参与与互动。然而,“第四堵墙”并非一成不变。在现代戏剧的探索与实践中,这一传统界限逐渐被打破。



“在乌镇遇见大师”,这不仅是乌镇戏剧节小镇对话独有的宣言,也是戏剧工作坊最吸引人的体验。戏剧工作坊内,来自世界各地的戏剧大师和前辈们汇聚一堂,共同进入这个充满创意与灵感的戏剧实验室。


青年戏剧人与戏剧爱好者们,在大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勇敢地探索、尝试、创新,对自我与戏剧展开深入的思考,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戏剧篇章。戏剧工作坊,让每一个热爱戏剧的灵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与大师共舞,在艺术的田野上自由生长。



自去年起,戏剧空间打破了传统“朗读”的单一维度,将“阅读”与“表演”巧妙融合,打造出杂糅经典文本、视觉形式、声音技术、形体表演、装置艺术的全方位体验。


为参与者造“境”,戏剧空间中,朗读者深情的演绎灯光、声音与形体表演的完美融合,让经典文本生动再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个细腻入微、情感丰富的场景之中,直击心灵。


在这里,我们的思绪随着剧情的起伏而波动,情感随着角色的遭遇而起伏。如梦一般的戏剧氛围,不仅能感受到戏剧的魅力与深度,更在沉浸中体验到艺术的真谛与力量。



汇聚匠心独运的剧本、精湛演绎的演员、设计巧妙的剧场,在字里行间,感受创作者的巧妙构思;在每位演员的精湛演绎中,体会人性的光辉与复杂;在每个剧场的设计巧思里,感受空间如何与剧情共鸣;在每一次掌声与静默中,听见情感共鸣的回响。戏剧的魅力,在于在场。


2024年10月17日-27日,欢迎来到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开启一场独特的艺术之旅!


微信

微博

抖音

哔哩哔哩

小红书
版权所有 © 2024 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      正午互动:设计制作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25号      浙ICP备09047744号-5